首页 > 古诗词 > 杂曲歌辞三首 其一清平调

杂曲歌辞三首 其一清平调

[唐] 李白

云想衣裳花想容,春风拂槛露华浓。
若非群玉山头见,会向瑶台月下逢。
[注释]:
彩云像她的衣裳花儿像面容,春风吹拂着栏杆露珠闪闪明。
若不是在群玉山头见到了她,也会在瑶台的月光下来相逢。
[点评]:
这三首诗都是李白在长安做翰林时所写的,是诗人在长安期间创作的流传最广、知名度最高的诗歌。据说,唐朝兴庆宫东面的沉香亭畔,栽种有不少名贵的牡丹,到了花开时节,紫红,浅红,全白,各色相间,煞是好看。天宝三年春天的一日,唐玄宗和杨贵妃一同前往赏花,戏子正准备表演歌舞以助兴。唐玄宗却说:“赏名花,对妃子,岂可用旧日乐词”,于是急召翰林学士李白进宫,创作新词。李白进得宫来,略一思索,便有了主意,很快下笔如飞,一挥而就,在金花笺上写了三首《清平调》诗送上。在三首诗中,李白把牡丹与杨贵妃交融在一起写,花即是人,人即是花,人面花光浑融一片,共沐皇恩。唐玄宗看了十分满意,当即重赏了李白。这三首《清平调》无论从立意上,还是谋篇布局上,抑或是修辞摹写上,都显得非常独特。从另一方面分析,诗人当时是突然被召入宫,被要求即兴赋诗。在这样的情况下,诗人并没有抱着交差的心理,草草做一首应景之诗,而是准确地把握住了唐玄宗当时的特殊心理,把名花与唐玄宗的爱妃联系在一起,并由此切入进行发挥,因此显得得心应手,游刃有余。通过以上分析,我们不难看出诗人李白文思之敏捷,作诗功底之深厚。《清平调》,题为乐府调名,实为李白自创新题。
这首诗以牡丹比贵妃,歌咏她的美艳。“云想衣裳花想容”一句,将贵妃的衣服比作云霞,将容貌比作花朵,将杨贵妃的美丽形象地描绘了出来。其中“云想衣裳”既可以理解为看见云而想到衣裳,又可以理解为把衣裳想象为云;“花想容”既可以理解为看见花而想到杨贵妃的美丽容貌,又可以理解为把杨贵妃的容貌想象为花。寥寥七个字,却将人美、花美、景美巧妙地融合在了一起。“春风拂槛露华浓”一句用“露华浓”来形容花容,充实上句,同时将君王的恩泽比作雨露,表现人与花皆受宠幸。下面,诗人开始调动丰富的想象力,飞升至西王母住的群玉山瑶台。诗人故意用“若非”和“会向”两个词来表示一种选择的意味,但表达的却是非常肯定的意思:美丽的花色、美丽的容貌都如此超凡脱俗,看来也只能在仙境中才能见到吧!这两句中,诗人多处用了比喻。虽然云、花、露、玉山、瑶台、月色等字眼比较朴素,却不露痕迹地赞颂了杨贵妃如牡丹一样美丽的容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