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古诗词 > 泊秦淮

泊秦淮

[唐] 杜牧

烟笼寒水月笼沙,夜泊秦淮近酒家。
商女不知亡国恨,隔江犹唱后庭花。
[注释]:
烟雾月光笼罩着冷水寒沙,夜晚船停秦淮河靠近酒家。
歌女们哪里懂得亡国之恨,隔着江岸依然高唱《后庭花》。
[点评]:
金陵作为六朝古都,曾繁华一时,尤其是秦淮河两岸,更是当时豪门贵族、官僚士大夫享乐游宴的场所,“秦淮”也渐渐成为“纸迷金醉”生活的代名词。杜牧目睹了唐朝国势日衰,当权者昏庸荒淫,途经此地,触景感怀,便写了这首千古名作。本诗通过描写夜泊秦淮所见所闻,表现了晚唐社会沉溺声色的腐败世风,抒写了诗人对国事日非的关切和忧虑。本诗情感深沉,讥讽深刻。秦淮,即秦淮河,相传为秦始皇开凿用以疏淮水,故名。
首句写景,竭力渲染秦淮河两岸夜色的清淡素雅。烟、水、月、沙,被两个“笼”字和谐地融合在一起,传神地勾画出秦淮河两岸朦胧淡雅的景象,创造出一种冷清愁寂的氛围。第二句叙事,点明时间、地点,平淡之中既照应诗题,也引出下文,交代了事件发生的缘由。此句承前说明前面所述景色是夜泊所见,又引起下文,说明诗人由于“夜泊秦淮”才“近酒家”,由于“近酒家”,才引出“商女”、“亡国恨”、“后庭花”,也由此才触动了诗人的情怀。
诗的后两句是诗人听商女唱后庭遗曲所引发的感慨。诗人因“近酒家”而引出商女之歌,酒家多有歌女,所唱的多为靡靡之音,毫无家国之忧。诗人在此明为批评歌女“不知亡国恨”,实际上是在批判高官显贵不知忧国忧民,反而沉湎于声色犬马之中。接着,诗人又由“亡国恨”引出了“后庭花”的曲调,借陈后主之故事,影射权贵们的荒淫,可谓鞭辟入里。这两句诗反映了晚唐政治昏暗,手握重权的权贵官僚内心空虚、灵魂腐朽,不思如何治国,只知纸醉金迷地生活,从而表达了以诗人为代表的较为清醒的封建知识分子对国事的忧虑。《后庭花》,也称《玉树后庭花》,据传为南朝陈后主所作。当年隋兵南下伐陈,陈朝形势紧急、危在旦夕,而陈后主仍然纵情享乐,终于亡国做了阶下囚。因此此曲也被后人称为“亡国之音”。这两句诗从字面上看似在嘲讽“商女”,实际是诗人有感于晚唐国事衰微、世风颓靡的现状,笑骂那些沉湎歌舞、荒淫昏庸而不知“国之将亡”的统治者。“犹唱”二字意味深长,巧妙地将逝去的历史、颓败的现实和想象中的未来联系起来,表现出诗人对唐朝命运的关切和忧虑。
本诗融景、事、情、意于一炉,景为情设,情因景至,语言自然妥帖,构思巧妙严谨,实不愧为千古名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