剑器近
[宋] 袁去华
夜来雨。
赖倩得、东风吹住。
海棠正妖娆处。
且留取。
悄庭户。
试细听、莺啼燕语。
分明共人愁绪。
怕春去。
佳树。
翠阴初转午。
重帘未卷,乍睡起、寂寞看风絮。
偷弹清泪寄烟波,见江头故人,为言憔悴如许。
彩笺无数。
去却寒暄,到了浑无定据。
断肠落日千山暮。
[注释]:
夜来一场春雨,靠那多情的春风吹住。著雨的海棠分外艳丽妖娆,且让它把春色留住。
静悄悄庭院深深,试细听那一声声莺啼燕语,分明和人一样满怀愁绪,都是怕春天匆匆归去。一棵棵好树叶茂枝繁,浓浓翠阴正转过中午。重重帘幕尚未卷起,刚刚睡醒起床,寂寞地闲看春风吹柳絮。暗自流泪托付迷蒙烟水,请你流到江头故人那里,告诉他我是多么憔悴愁苦。唉,他寄来的书信不计其数,除去那些嘘寒问暖的话,几时归来却全不见他说个准数。夕阳中我伤心断肠看千山昏暮。
[点评]:
此词写别离之情,可分为三片。
第一片写词人眼前所见之景。起句写夜来有春雨,第二句则写多赖得东风将雨吹住。接着写雨后海棠的万分妖娆,使得春暂时留步。这些都是实景实情。
第二片则转而写耳听之景。先是庭户中静寂无语,待细听,则有黄莺低啼和春燕轻语之声。可这细听之下方听到的啼鸣声更突出了庭户的寂静。词人这种以有声显无声、以动写静的手法运用得颇为巧妙。在这静谧的庭院之中,莺啼燕语分明是与人共愁绪。莺燕缘何与人共鸣?因为它们也“怕春去”。词人最后直抒胸臆,点明正题。“怕春去”三字与上片中的“且留取”遥相呼应。
最后一片词人将镜头投向自己,写了自己的一系列活动和心理感受。词人因夜来春雨而失眠,所以次日睡到正午方醒。乍醒后,又感寂寞,只能静看风絮。“偷弹”三句情思浓重。词人偷偷拭去脸颊上的泪滴,遥望远处烟波浩荡,似乎见到江头有故人身影,那身影竟如此单薄憔悴。耐不住相思的词人,手捧往来信件看了又看,却除了寒暄之语,别无他言。没有确定的归期,这相思到底何时方能休?由此愁断人肠,又看远山渐没落日,词人心中的惆怅仍无穷尽。
全词情真意切,写愁绪、落寞、憔悴、断肠,字字见泪,句句有愁,读来令人唏嘘不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