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古诗词 > 夏云峰 伤春

夏云峰 伤春

[宋] 仲殊

天阔云高,溪横水远。
晚日寒生轻晕。
闲阶静、杨花渐少,朱门掩、莺声犹嫩。
悔匆匆、过却清明,旋占得馀芳,已成幽恨。
都几日阴沈,连宵慵困。
起来韶华都尽。
怨入双眉闲斗损。
乍品得情怀,看承全近。
深深态、无非自许。
厌厌意、终羞人问。
争知道、梦里蓬莱,待忘了馀香,时传音信。
纵留得莺花,东风不住,也则眼前愁闷。
[注释]:
辽阔的高空飘着白云,一湾溪水飘向远方,傍晚时天气变冷夕阳如晕。空阶静寂杨花纷落越来越少,朱门紧掩黄莺吟唱稚嫩歌声。真后悔匆匆地过了清明,待到去观赏残春余香时,已生出许多怨愁幽恨。这几天天气阴沉,一连几夜都慵懒疲困,起来时芳华春色都已消尽。
双眉紧锁满怀愁怨,刚刚品味到他的温情,把他放在心上。却发现我对他一片深情无非是一厢情愿,懒慵愁绪羞于让别人探问。要知道与他相会只能在蓬莱梦境,真希望他不要忘了我,能时时为我捎来音信。但纵然能留得莺啼花艳,而东风依然吹个不停,也只落得衰残满眼让人愁闷。
[点评]:
在古代词作中,惜春伤春是比较常见的题材,以之为主题的名篇佳作也留有很多,其中就包括本篇。这首伤春怀人之词,吟咏的是春愁闺怨,由于出自诗僧笔下,因而读来有一番别样的情趣。全词用语绮丽,基调哀婉。
上片写景,景中含情。开篇起笔不凡,连用三个意境开阔的短句,这与一般伤春词作以细腻清秀笔调发端不同。这三句如分开来看,虽都能独立成景,但意境苍茫辽阔,无法切入本题。只有将此三句融为一景来看,才能突显出暗淡凄迷的色彩。这一开篇之笔看似平平淡淡,实则非常精妙,奇崛而不突兀,为全篇定下哀婉的基调。与前三句写远景不同,“闲阶静”四句主要描写的是近景。这七句合在一起,组成了一幅静谧的画卷。“闲阶静”一句,为本词奠定了幽静的氛围基调,次句中的一个“渐”字,不着痕迹地道出了气候时节,此时已是春末。这四句,除了最后“莺声犹嫩”一句是从听觉感受上来写景外,其余三句均是从视觉感受上来写景。闲寂的门阶、稀疏的杨花、半掩的红门、娇嫩的莺啼,这四个意象组合排列在一起,给人以深幽、凄寂之感。“莺声犹嫩”,清脆娇嫩的黄莺啼鸣声,打破了这片宁静。一个“犹”字用得很是精妙,既收束了前面数句中给人的深幽、凄寂之感,又为下文表现伤春怀人主题作了铺垫。此刻,黄莺那听上去欢快稚嫩的啼声,想必也会随着时光的变迁渐渐消逝吧。“悔匆匆”四句承接上文,写游春之兴未尽而春已归去的无奈和惆怅。时光易逝,在清明节后,那些娇艳可爱的春花慢慢地都凋零衰落了,只剩下丛间枝头的几朵残花。就连之前“犹嫩”的黄莺啼声,到这时也已经老了。这“恨”是女主人公看罢前景、又睹春逝后的真情流露:“恨”这明媚春景的短暂,更“恨”这时光的匆促易逝。“匆匆”、“旋”、“已”三个词的连用,很好地将春景变化,稍纵即逝的过程表现了出来。结尾“却几日阴沉”三句,进一步写女主人公的惜春伤春之情。春天的逝去,比女主人公想象的还要快。才几日未出门,那些残留在丛间枝头的稀疏花朵,就落光了。而今放眼望去,万绿丛中也难见到一点红。伤春之情溢于言表。下片抒情,直写闺中怨情。开头“怨入双眉闲斗损”三句写得很晦涩,用意尖巧,只是说“枉凝眉”而已,费力太隔。“怨入双眉”是因为女主人公思量甚苦,那她苦苦思量的又是什么呢?下文交代缘由,正是因为:“乍品得情怀,看承全近”,刚刚体会到情人的脉脉温情,对他心生爱恋。竟发现“深深态、无非自许,厌厌意、终羞人问”,这一切无非是自己的一厢情愿,相思惹得几多愁,这心底的情愫又岂是可以向他人随意倾诉的呢?“深深态”四句,惟妙惟肖地展现了女主人公矛盾愁苦的内心世界。“争知道”四句,写春光如梦般逝去。在独守空闺的日子里,女主人公对“忘了余香”的情人有所怨尤,但亦是爱多于恨。她仍时常梦见与情人相会,仍期盼着情人能常有只言片语捎来,对女主人公来说,这也是极大的安慰。结尾“纵留得莺花”三句,是整首词中最值得读者品读体味的。这里回头再说春逝,言即使有莺语花开,但如果风雨不住,也仍然是愁绪难遣。这是为什么呢?只因“东风不住”。春逝只是引发女主人公愁情的一个引子,她真正伤心的,还是情人的不在。春天可以再回来,而自己期盼的人,还能再归来么?无言之伤,尽在其中了。
全词情景交融,物我交感,笔致婉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