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古诗词 >

[唐] 李商隐

本以高难饱,徒劳恨费声。
五更疏欲断,一树碧无情。
薄宦梗犹汎,故园芜已平。
烦君最相警,我亦举家清。
[注释]:
蝉栖高树餐风饮露难以得饱,发出怨愤不平之声也是徒劳。
到了五更时已叫得声嘶力竭,树色依然碧绿还是无动于衷。官职卑如枝茎漂泊无所归依,眼看杂草丛生要把故园没平。
感谢这树上的蝉鸣使人警醒,我也应该和你一样举家清贫。
[点评]:
本诗为咏物诗名篇。诗人通过描写高树上凄鸣、孤栖的蝉,抒写自己一生失意的悲郁,并借以表现自己高洁的品格。全诗委婉悲凉,凄怆感人。
首联起兴,“本以高难饱,徒劳恨费声”:“高”指蝉孤栖高树,暗比诗人自身清高的节操;蝉在高处餐风露宿,自然“难饱”,这又暗合诗人的身世经历。由于“难饱”,蝉发出的鸣叫自然又是哀中有恨。然而,这“哀”、这“恨”都是无济于事的,因为它们不能令自己摆脱窘境。这两句诗暗示了诗人因为为人清高,所以生活陷入困境,他曾向当权者求助,但却未得到援助的坎坷经历。颔联紧承首联,“五更疏欲断,一树碧无情”:五更时蝉已经鸣叫得声嘶力竭,可是树叶依然青翠碧绿,无动于衷,实在无情。蝉声“疏欲断”与“树碧”看似没有关联,诗人痛斥树的冷酷无情似乎毫无道理,其实他是在以蝉自况,暗示自己的遭遇,通过这样的描写将自己受到忽视、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推上了顶峰。“树”在这里可以被看做一些当权者,他们本来有能力为诗人提供援助,却对诗人的不幸视而不见,因此,诗人在这里的本意是批判他们的冷漠。
颈联笔锋陡转,诗人不再写蝉,而是直接叙述自己的经历。这种写法打破了诗题的束缚,拓宽了诗的境界。“薄宦梗犹泛,故园芜已平”:诗人官职卑微,如同浮萍,四处漂泊,居无定所,不由想象:家乡的田园恐怕早已荒凉颓败,被杂草淹没了。想到这里,诗人的乡思之情怎能不更加强烈?这两句话与上文似无关联,其实是有暗线牵引的。比如“薄宦”就与“高难饱”、“恨费声”相互照应。这样一来,诗人通过“咏蝉”自伤身世的意图就更加明显了。
尾联又转而写蝉。诗人使用了拟人的手法,敬称蝉为“君”,与“我”对举,抒发一种与蝉同病相怜的忧伤。此联既照应了前文,又将咏物与抒情紧密结合起来,立意妙绝。咏物诗贵在“体物为妙,功在密附”。这首咏蝉诗“传神空际,超超玄著”,被清代大学者朱彝尊誉为“咏物最上乘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