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古诗词 > 终南望馀雪

终南望馀雪

[唐] 祖咏

终南阴岭秀,积雪浮云端。
林表明霁色,城中增暮寒。
[注释]:
终南山的北岭特别秀美,山顶积雪好像飘浮云端。
初晴的日光照在树梢上,傍晚长安城中显得更寒。
[点评]:
这是一首眺望终南积雪的小诗。诗虽短,却朴茂奇崛,剪刻蕴藉。本诗是诗人在长安应进士试的诗作,按要求应试诗为五言六韵十二句,但他只作了四句便交卷。旁人问其原因,他回答说:“意尽。”诗人力求简练,短短四句,表现了雪后景色的秀美。结句含意深婉,透出关心民瘼之旨。终南,山名,在今陕西。
首句写终南山峰高谷深,林木流翠。开篇应题,也突出“积雪”的特色。终南山在长安之南,因此从长安望终南山,所见为北面即“阴岭”。远眺终南山,其山岭秀色,尽收眼底,但诗人仅以一个“秀”字概过,着重写出山上“积雪”。
随后,便有了第二句“积雪浮云端”的深入描述。积雪本不能浮,但终南“积雪”高耸,朵朵白云夹山流过,山峰隐没在云海之中,只有“积雪”穿出云端,远远望去,就好像“浮”在“云端”一般。
第三句接着描写雪景。一个“明”字,写尽雪景之意。有了“明”,“望”顿时生色。“明”字自然用得妙,然而“霁”字用得更重要。诗人描写的是从长安远望终南余雪的景致。终南山距离长安城南大约有六十华里,从长安城中远望终南山,阴天自然看不清楚,只有在雨雪停止、天放晴的时候,才能看清其真面目。贾岛在《〈望终南山〉》一诗中写道:“日日雨不断,愁杀望山人。天事不可长,劲风来如奔。阴霾一似扫,浩翠泻国门。长安百万家,家家张屏新。”唐代是这样,如今依然是这样。因此,一个“霁”字,将真实地理环境勾勒得细致入微。
诗人不但用了“霁”字,且选取的是日暮时的景色。“林表”二字是上承“终南阴岭”写的,“林”自然是在终南山的高处。仅有终南山高处的树林表面才能“明霁色”,说明太阳已经落下半边。夕阳的余晖照射过来,将树林表面都照红了,自然也将“浮于云端”的余雪照亮了。尾句的一个“暮”字,也随之跃然纸上了。
前三句都是写“望”中所见;末句写“望”中所感。积雪消融,又是日暮时刻,再望终南余雪,寒意倍增。一个“增”字,真实而贴切地写出了当时的气候特点及人的感受,景足意尽,神完韵远。因此,在《渔洋诗话》卷上中,王士稹将本诗与陶渊明的“倾耳无希声,在目皓已洁”、王维的“洒空深巷静,积素广庭宽”等并称为吟咏雪景的“最佳”诗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