柳梢青 春感
[宋] 刘辰翁
铁马蒙毡,银花洒泪,春入愁城。
笛里番腔,街头戏鼓,不是歌声。
那堪独坐青灯,想故国,高台月明。
辇下风光,山中岁月,海上心情。
[注释]:
到处都是披着毛毡的蒙古骑兵,亡国后人们去观看上元灯市,花灯好像也伴人洒泪。春天来到这座悲惨的城市,元军在街头打着鼓耍把戏,横笛吹奏起蒙古的腔调,哪里有一点儿春天的光景?在微弱的灯光下叹息,悲伤无聊的生活把人折磨,在这明月高悬的上元灯市,我十分留恋沦陷的楼台房舍。那令人眷恋的临安都城的风景,那隐居山林的寂寞岁月,那逃往海滨的君臣,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!
[点评]:
本词作于南宋灭亡之后。题为“春感”,实则写元宵节之感。词人用凄凉之笔,抒发了亡国的悲痛和对故国的思念。
词的上片是虚写,是词人对元军在临安城内欢庆元宵节的情景的假想,继而抒发自己的亡国之痛。“铁马蒙毡”代指临安城内的元军,“银花洒泪,春入愁城”两句,写被元军铁蹄践踏之后的临安城一片愁云惨淡。词人遥想临安的百姓整日以泪洗面,过着凄惨的生活。而临安的春天想必也没有给临安带来一丝生机。元军控制下的临安,正被一层愁云笼罩着。“笛里番腔”三句是对元军的讽刺。城内的元军为了欢庆元宵节,演奏着自己的曲子,表演着自己的杂戏,看似热闹喧嚣,但在词人听来,这些怎么能称得上是“歌声”呢?至此,全词由沉郁的抒发陡而转为高昂的呐喊,词人心中的激动愤慨之情溢于言表。
下片抒发了思国之情。“那堪”三句转入现实,写词人现在独自一人坐于青灯旁,心中想的都是曾经过往。在昏暗的灯光下,词人心中满溢着对故国的思念。他想,退去了繁华、散尽了喧嚣的故都,应该和自己一样,在凄凉的月光下正独自哀愁吧。寥寥数字,写尽悲凉。“辇下风光”三句进一步写词人心中所思。词人独处深山,怀念着昔日宋朝的点点滴滴,想象着退守海滨的南宋君臣。语言含蓄,虽未明言自己的相思,却处处见相思。
全词语言质朴,通俗易懂,运笔有力,感情真挚,不愧为词中佳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