风入松
[宋] 俞国宝
一春长费买花钱。
日日醉湖边。
玉骢惯识西湖路,骄嘶过、沽酒楼前。
红杏香中箫鼓,绿杨影里秋千。
暖风十里丽人天。
花压鬓云偏。
画船载取春归去,馀情付、湖水湖烟。
明日重扶残醉,来寻陌上花钿。
[注释]:
入春来不知耗费多少买花钱,一天天沉醉在西湖湖边。玉骢马熟识逛西湖的路,昂首嘶鸣走过酒楼楼前。红杏芳香中箫鼓震天轰响,绿杨婆娑树影里欢荡秋千。
春风十里路上丽人翩翩,满头的花朵把云鬓压偏。夕阳西下画船载着春光归去,未尽游兴全付与湖水湖烟。明日还要带残存的醉意,到湖上小路寻找遗落的花钿。
[点评]:
本词是一首记述西湖春游的词作,是词人为西湖一家酒肆所作,并题写在酒家的屏风上。隆兴二年(1164),南宋与金国签订了“隆兴和议”,协定三十年内宋金两国不再开战。世人沉浸在这短暂的平静之中,甚至放弃了光复的努力,南宋朝廷更是贪图享乐,荒淫奢华,这首词即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人们的心理状态。
上片写春景。词人从自我形象开始描写,通过买花、醉酒、游湖等情景,表现了当时社会的繁华与祥和,同时也表达了对西湖的无比喜爱和留恋之情。“醉”字是本词的词眼,直贯篇末。“玉骢”两句写车马的繁盛,白马如玉,湖边骄嘶,盛况空前。末二句转而以声音动态描绘欢乐祥和的情景,充分表现出词人旺盛的游兴。词的上片以极富色调感和动感的笔触勾勒出一幅西湖春光图,淋漓尽致地描绘出大好春光以及人们争相赏春的情形。
下片前两句承接上片,着力表现了游湖女子的美艳。“画船”两句写人们贪恋春光的情绪,荡舟湖上,直到傍晚,仍兴致未尽,还要欣赏湖水湖烟。词人以贴切而生动的词句,把“春”写得曼妙多姿,十分动人。“明日重扶残醉,来寻陌上花钿”二句,与篇首呼应,是词人的设想之辞,就此结尾,余波袅袅,饶有韵味。
全词风格香艳绮丽,结构别有特色,最为可贵的是,通过写春游,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南宋王室偏安一隅、世人贪恋安逸的社会风气,让人俨然如见!据说宋高宗赵构对本词也赞赏有加。